一、风险透视:亏损、负债与市场挑战

  • 持续亏损与现金流压力 普爱医疗2022-2024年连续三年净亏损,累计达1.04亿元。尽管2023年因疫情后经济复苏亏损收窄,但2024年因收入下滑(4.84亿元,同比降3.4%)亏损再度扩大至4423万元。同时,现金及等价物从2022年的1.03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3585万元,流动性风险凸显。
  • 高额销售开支与竞争加剧 公司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常年超30%(2024年为36.2%),主要用于应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移动式C形臂虽占据国内20.6%市场份额,但面临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挤压。海外市场贡献约30%收入,但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可能影响出口稳定性。
  • 研发与注册风险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普爱医疗需持续投入研发以维持竞争力。其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产品需通过严格的国内注册及海外认证(如CE认证),若研发方向偏差或注册延迟,将影响产品上市进度。目前公司仍有多个二类、三类医疗器械在研,存在不确定性。
  • 对赌协议与股权结构隐患 招股书披露,公司曾与部分股东签订对赌协议,若上市失败可能触发股权回购条款。此外,创始人刘金虎通过一致行动人控制52.5%投票权,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能引发治理风险。

二、坎坷上市路:从创业板折戟到转战港股

  • 2021年创业板冲刺失败:普爱医疗曾于2021年6月递交创业板IPO申请,拟募资7.5亿元用于手术机器人等项目。然而,仅半年后突然撤回材料,外界推测或与盈利波动(2020年净利润8298万元,但2022年转亏)及监管审核趋严有关。
  • 2025年转道港股:2025年4月30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用于研发升级、海外注册及设备采购。此举顺应港股“18A章”政策优势,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同时借助香港国际化平台拓展全球市场。

三、发展历程:20年技术突围与市场深耕

  • 2003年:成立于南京,推出首款工频床边X射线机。
  • 2005年:国产首台高频C形臂X射线机问世,打破进口垄断。
  • 2011年:发布国产首台三维C形臂,奠定骨科影像技术优势。
  • 2018年:全球首台平板无线C形臂上市,技术迭代加速。
  • 2022年:骨科手术机器人+三维C形臂一体化方案获国家药监局三类注册,成为国内首家脊柱手术全流程解决方案提供商。
  • 2023年:C形臂国内市场占有率26.31%,连续十年居首;DR类产品跻身行业前五。
  • 2024年:产品覆盖国内全部省份,出口超100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医疗援建项目。

结语

普爱医疗的港股IPO是其技术积累与资本突围的关键一步。尽管面临盈利难题与市场挑战,其在骨科影像领域的先发优势及全球化布局仍具潜力。未来能否借上市契机突破瓶颈,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