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亏损黑洞:烧钱换增长,盈利遥遥无期

  • 数据暴雷:2021-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77.43亿元,相当于每天烧掉600万元。尽管2024年上半年亏损收窄至7.78亿元,但毛利率仅7%,远低于行业头部玩家。
  • 成本失控:销售成本占收入比例长期超90%,司机补贴和车辆折旧吞噬利润。2023年仅司机服务费就达81.46亿元,占销售成本的81%。
  • 致命隐患:资产负债率高达224%,短期债务54.41亿元,而账面现金仅15.35亿元,偿债压力堪比“走钢丝”。

2. 伪平台困局:超8成订单靠“寄生”,命脉被掐

  • 流量依赖:来自高德、美团等聚合平台的订单占比从2021年的43.8%飙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82.6%,佣金支出三年翻倍至6.67亿元。
  • 议价权丧失:90%聚合服务依赖三大供应商(疑似高德、美团、百度),若行业整合,曹操或沦为“打工仔”。
  • 用户零沉淀:沦为聚合平台的“运力包”,品牌价值弱化,投诉量超9300条,车费纠纷、司机甩客等问题频发。

3. 合规暴雷:3000次罚款背后的“灰色狂欢”

  • 监管重锤:累计行政处罚超3000次,超9成因“无证运营”。仅2025年4月,中山分公司就因车辆无证被罚2万元。
  • 法律红线:律师直言“违法成本极低,平台选择性忽视合规”,靠罚款买来的市场份额难以为继。
  • 政策绞杀:多地要求网约车司机签劳动合同、限制车辆价格,若全面执行,曹操每年将新增10亿社保支出。

4. 竞争绞肉机:滴滴吃肉,曹操喝汤

  • 市场份额悬殊:滴滴以75.5%的GTV份额碾压,曹操仅占4.8%,且主战场被挤压至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颗粒无收。
  • 跨界围剿:美团靠外卖流量低价抢单,特斯拉、比亚迪携自有车辆杀入,曹操的“定制车护城河”恐被击穿。
  • 技术掉队:Robotaxi计划2025年上线,但需安全员值守,而滴滴已在15城试水全无人驾驶,代差明显。

5. 战略摇摆:李书福的“一言堂”埋下定时炸弹

  • 股权集中:李书福通过Ugo持股83.9%,决策高度集权,战略从B2C自营到聚合平台反复横跳,市场认知混乱。
  • 重资产陷阱:3.3万辆定制车折旧压力巨大,2023年车辆采购支出17.7亿元,但下沉市场扩张乏力,资产利用率存疑。
  • 资本透支:IPO募资仅能覆盖20%短期债务,若破发成真(参考嘀嗒上市缩水82%),吉利或被迫输血填坑。

结论

曹操出行的IPO,本质是吉利“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在网约车行业增速放缓、监管铁拳高悬的当下,这场“流血上市”或将演变为一场“击鼓传花”的资本冒险。对于投资者而言,李书福的“出行帝国”究竟是下一个沃尔沃,还是另一个乐视汽车?答案或许藏在招股书第178页的“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提示中。

(数据来源: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黑猫投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