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迅股份IPO:一场1.75亿库存与93%现金流暴跌的豪赌

纸糊的王座:20%控制权与股权代持的“定时炸弹”

实控人柯炳粦父子合计持股27.13%,上市后稀释至20.35%——这纸糊般的控制权,一阵风就能吹倒。更讽刺的是,公司直到2022年才“认定”实控人,此前长期处于无主状态,股权代持乱象横跨近20年(如陈涵霖代郑坚持股28%、柯炳燊代18名股东持股),2024年才勉强“清理完毕”。若第三方资本突袭,这脆弱的家族话语权或将瞬间崩塌,而历史代持遗留的合规地雷,随时可能引爆股权纠纷。

图片

纸面富贵:93%现金流蒸发与1.75亿存货的“生死时速”

2024年,优迅股份净利润7786万元看似风光,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仅391万元,同比暴跌93.24%,每股经营现金流0.07元与每股收益1.86元的反差,堪称“赚了个寂寞”。更惊悚的是,存货账面价值飙至1.75亿元,同比暴增94%,占流动资产32.55%。这些以155Mbps~100Gbps中低端芯片为主的库存,正面临400G/800G高速芯片迭代的“死亡倒计时”。公司虽计提1514万元跌价准备,但若技术革新加速,这堆“电子废铁”足以让利润灰飞烟灭。

图片

技术画饼:800G芯片的“海市蜃楼”与19%的研发寒酸

招股书大肆宣扬“800G光通信芯片”“车载芯片”等高端蓝图,现实却是:25G及以上产品2024年收入仅85.93万元,占总营收约0.2%。而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21.14%连年下滑至2025H1的15.81%,低于行业均值超5个百分点,投入强度甚至不如部分本土对手。在25G以上高端市场中国厂商全球份额仅7%的背景下,优迅用19%的研发投入挑战国际巨头Semtech、Macom,无异于“用小米枪对抗坦克”。

图片

命悬一线的供应链:89%采购集中度与“卡脖子”狂欢

Fabless模式下,优迅的命脉完全捏在境外供应商手中:前五大采购占比高达89.47%,晶圆、EDA软件、测试设备依赖进口。贸易摩擦若升级,关税上涨或断供可直接令生产停摆。而美元结算的境外采购销售,2024年已造成210万元汇兑损失,汇率波动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刃。

图片

毛利率三连崩:8.5个百分点蒸发与行业围剿

55.26%→49.14%→46.75%——三年跌去8.5个百分点的毛利率曲线,是优迅护城河溃败的铁证。背后是双重绞杀:国际巨头多产品线碾压,本土厂商价格战血洗低端市场。更致命的是,华为、中兴等下游设备商已开始自研芯片,第三方设计商的生存空间正被加速吞噬。公司甚至自曝极端风险:“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或下滑超50%甚至亏损”——这份坦诚,或许是招股书里唯一的真实。

图片

商业模式:Fabless模式专注设计,晶圆制造、封测外包;产品以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为主(占营收超82%),应用于接入网、5G基站、数据中心。

竞争优势

  • 技术底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参与22项行业标准,拥有114项专利;
  • 工艺能力:掌握深亚微米CMOS、锗硅Bi-CMOS双工艺,覆盖155Mbps至800Gbps速率设计;
  • 市场地位: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 但请注意:这些“光环”正被控制权危机、现金流枯竭、存货高压、研发萎缩及供应链风险层层吞噬。优迅的IPO,与其说是融资突围,不如说是资本赌局——赌的是1.75亿存货能否在技术迭代前清仓,赌的是20%控制权不被资本猎手狙杀,赌的是那93%蒸发的现金流能奇迹回流。而赌桌下的筹码,是投资者的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