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概念火爆,节卡股份却带着“带血”的财报冲击科创板。表面看是行业龙头,实则暗藏巨额亏损、产能泡沫、内控失控等致命风险。数据拆解,刀刀见血。


一、持续亏损成“无底洞”:烧钱换市场,盈利遥遥无期

  • 累计亏损超6700万:2021-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6700万元,2023年单年亏损达2855万元。
  • 烧钱换规模:销售费用率高达30%(行业均值19%),研发费用率24%,管理费用率15%,三费吞噬近70%营收。
  • 造血能力存疑: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455万元,依赖融资输血生存。

犀利观点:科创板允许亏损上市,但节卡股份的亏损逻辑是“越卖越亏”——2023年销量4681台,亏损却同比扩大4倍!市场扩张与利润倒挂,资本故事恐难自圆其说。


二、产能扩张画大饼:8倍扩产计划,行业已现“价格战”

  • 产能利用率不足:2023年产能5000台,实际产量仅3805台,产能闲置近24%。
  • 激进扩产埋雷:IPO募资3.7亿建4万套产能,2030年目标产能4.5万台,较当前暴增8倍。
  • 行业价格战血拼:核心产品Zu系列单价3年跌9%,Pro系列单价跌8%,毛利率承压。

数据打脸:全球协作机器人2023年总销量仅5.7万台,节卡若按计划满产将独占近8%市场。但行业CR5(越疆、遨博等)已占超50%份额,产能泡沫恐引发价格崩盘。


三、内控“黑洞”:诉讼缠身、违规转贷、理财迷局

  • 资金冻结危机:因与红太阳诉讼被冻结1427万元,现金流一度告急。
  • 财务造假疑云:2020年通过关联方“转贷”2933万元,涉嫌套取贷款。
  • 理财“上瘾”:2021年豪掷10亿买理财,同年却大举短期借款,资金使用逻辑混乱。

致命拷问:一边哭穷上市补血,一边大手笔理财,节卡股份的“缺钱”人设是否自相矛盾?内控漏洞频发,科创板“硬科技”底色何在?


四、股权激励“割韭菜”:1.77亿费用压顶,实控人控制权危局

  • 天价股权激励:2022年突击授予1.77亿股份支付,未来5年每年计提3544万元,直接吞噬利润。
  • 实控人持股不足15%:李明洋直接持股仅5.98%,上市后或面临恶意收购风险。

资本游戏真相:上市前突击“发红包”,本质是向高管利益输送。而实控人持股过低,恐成资本围猎对象,中小投资者利益谁来保障?


五、技术独立性存疑:傍高校“大腿”,自有专利含金量不足

  • 依赖上海交大:与上海交大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受让多项专利,10名交大教职工通过交睿持股10.53%。
  • 发明专利“注水”:39项发明专利中仅31项用于主营业务,且多为基础技术。

灵魂质问:若脱离高校输血,节卡股份能否独立行走?科创板“硬科技”成色,是否只是校企合作的贴牌故事?


结语

人形机器人的风口再大,也吹不散节卡股份的财务迷雾。当行业从蓝海杀成红海,这家带着“原罪”闯关的企业,或许正将科创板推向风险深水区。投资者,是时候擦亮双眼了。

数据来源:招股书、问询函回复、行业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