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芯生命”)更新招股书,第三次冲刺科创板IPO。这家曾折戟港交所的医疗器械企业,带着“填补国产空白”的光环,却深陷连年巨亏、对赌高压、利益输送疑云的泥潭。在医疗反腐风暴与集采政策夹击下,北芯生命的上市之路,更像一场资本与风险的豪赌。


财务黑洞:5年亏10亿,烧钱换增长难掩盈利困局

北芯生命的财务数据堪称“触目惊心”:

  • 2019-2024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仅2021年单年亏损便达4.49亿元。
  • 营收增长乏力:核心产品FFR系统2023年、2024年收入连续下滑,IVUS系统虽成新支柱,但集采降价已致价格腰斩(从6497元跌至2696元)。
  • 销售费用畸高:2023年会议及宣传推广费占营收27.07%,远超行业均值(3.53%-8.81%),合作推广企业“众智会议”参保人数竟为0人,被质疑存在商业贿赂与利益输送

致命点:烧钱模式难以为继,若IPO失败,实控人需以年化12%复利回购34家机构股权,资金链或瞬间崩塌。


产品困局:技术壁垒薄弱,竞品“围剿”下市占率暴跌

北芯生命自称“国产替代先锋”,但市场表现暴露短板:

  • FFR系统遭乐普医疗“截胡”:2022年乐普同类产品上市后,北芯FFR收入连续两年下滑,市占率从30.6%跌至不足三成。
  • IVUS系统集采“暴击”:2023年进入省际联盟集采后价格暴跌60%,若未来纳入国家集采,利润空间恐进一步压缩。
  • 在研产品青黄不接:8个在研项目均需2025年后获批,商业化前景不明,研发投入或成“无底洞”。

行业现实:国际巨头(飞利浦、雅培)垄断市场,国产厂商技术认可度低,北芯“全球第一”的标签难掩竞争力不足。


股权乱象:实控人持股不足17%,34家机构对赌“催命”

北芯生命的资本运作堪称“教科书级风险案例”:

  • 创始人股权稀释至16.15%:七轮融资后,红杉、Decheng等机构持股超40%,实控人宋亮表决权仅29.57%,控制权岌岌可危。
  • 对赌协议“达摩克利斯之剑”:若2024年底前未上市,需以年化12%复利回购34家机构股权,压力直逼生死线。
  • 股权激励疑云:2021年宋亮以1元/股获80815股,同期机构入股价高达1286元/股,差价近1300倍,被质疑变相利益输送

资本逻辑:机构推高估值至53亿,实为“击鼓传花”,北芯上市成机构解套唯一出路。


合规雷区:学术会议费成“遮羞布”,医疗反腐高压下IPO或踩雷

在医疗反腐风暴下,北芯生命的销售模式暗藏合规风险:

  • 会议费占比异常:2021-2023年会议费达834万至1445万元,占销售费用12%-15%,远超行业水平。
  • 推广商“空壳化”:第一大推广商“众智会议”2023年参保人数为0,被问询是否存在虚增费用或商业贿赂
  • 股权激励费用畸高:5年累计5.78亿元,2021年单年3.21亿元,被疑借激励之名转移资金。

监管警示:上交所已七轮问询,要求说明销售费用合理性,若坐实违规,IPO或直接终止。


一场资本与时间的赛跑,投资者需警惕“带病上市”

北芯生命的IPO,本质是资本对赌压力下的“赶鸭子上架”。技术壁垒薄弱、产品竞争力下滑、合规风险高企,叠加医疗集采与反腐双重暴击,即便上市成功,其股价也可能快速破发。投资者若盲目追捧“国产替代”概念,恐成资本游戏的最后接盘者。

数据来源:招股书、问询函回复、行业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