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数据触目惊心

2024年,中润光能营收同比暴跌45.68%至113.2亿元,净利润从上年盈利16.8亿元骤降至亏损13.63亿元。更诡异的是,其核心产品P型电池片毛利率竟达-39.2%,相当于每卖1元倒贴4毛钱。这一数据不仅暴露了企业“亏本清仓”的窘境,更暗示其技术路线已沦为行业弃子——2024年P型电池市占率仅剩20.5%,而中润光能竟仍有45.5%销量依赖该产品。

研发断崖式缩水埋雷

在公司最需要技术突围的2024年,研发投入却从6.32亿元腰斩至2.89亿元,研发团队规模更从875人砍至350人。这种“自断经脉”的操作,与行业龙头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等持续加码N型TOPCon技术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招股书自曝“无法持续创新将导致重大风险”,无异于承认技术升级失败。

实控人18亿资金黑洞曝光

深交所问询函揭露,实控人龙大强曾通过关联企业违规占用资金超18亿元,用于对外投资、代发薪酬等灰色操作。更讽刺的是,这位被列入过失信名单的实控人,在IPO前通过股权转让套现11亿元“填坑”。这种“掏空式”资本运作,让公司高达83.7%的资产负债率显得愈发可疑。

行业绞肉机中的困兽之斗

光伏电池片价格在2024年暴跌68.6%,单晶电池片售价从1.022元/W跌至0.32元/W。中润光能却逆势押注美国建厂,试图用23亿募资中的重金(约10.3亿港元)豪赌海外产能。但行业分析师指出,美国IRA法案严控本土化率,叠加全球产能过剩,此举恐成“海外坟场”。

港股上市:最后的救命稻草?

从A股撤回时的230亿估值到港股招股书中的“腰斩价”,中润光能正在上演资本市场的“高台跳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6.9亿骤降至-9.4亿,存货周转天数却飙升至68天,暴露出“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死亡螺旋。更致命的是,公司流动负债112.9亿远超流动资产85.2亿,现金储备仅够覆盖1/3短期债务。

结语

当行业洗牌加速,中润光能却深陷技术掉队、财务造假、盲目扩张三重泥潭。这场港股IPO,究竟是涅槃重生还是末日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