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风险一:现金流“黑洞”吞噬利润,造血能力存疑
宏远股份近三年净利润看似稳步增长(2021-2023年累计1.62亿元),但其经营性现金流却连续三年为负,合计净流出高达4.49亿元。这意味着公司账面利润并未转化为真金白银,反而依赖票据贴现等“财技”维持资金链。更令人担忧的是,此次IPO募资中8000万元拟用于补流,若未来市场波动或回款恶化,流动性危机或一触即发。
核心风险二:客户集中度“爆表”,特变电工一家独大
公司近50%收入依赖单一客户特变电工,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常年超75%。这种“绑定式”合作虽带来短期订单,却埋下两大隐患:
1、议价权丧失:特变电工作为行业龙头,可能通过压价转移成本压力,导致宏远毛利率波动(2023年境内销售毛利率9.31%,境外仅6.18%);
2、业绩断崖风险:若特变电工供应链策略调整或自身经营滑坡,宏远将面临订单腰斩、存货积压的致命打击。
核心风险三:原材料“卡脖子”,铜价波动成利润绞肉机
电磁线成本中90%以上为电解铜,而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超97%。这种“两头受挤”的供应链格局,使宏远在铜价波动中极度被动:
- 2023年铜价上涨直接导致其毛利率从8.39%降至7.21%;
- 尽管声称采用“成本加成定价”,但问询函揭露其锁价措施执行存疑,未来若铜价飙升,净利润或遭进一步侵蚀。
核心风险四:研发投入“吝啬”,技术护城河薄弱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宏远研发费用率常年不足1%(2023年仅0.84%),远低于同行2%的平均水平。其59项专利中多为实用新型,核心工艺突破有限。在新能源车用电磁线等高端领域,公司产能利用率仅70%却计划募资扩产,技术储备能否支撑市场开拓?答案存疑。
核心风险五:IPO“二进宫”疑云,前次撤单阴影未散
2023年宏远曾冲刺创业板,却在两轮问询后仓促撤单。此次转战北交所,募资额反增至3.94亿元,但监管层已紧盯其业绩真实性、毛利率波动合理性等硬伤。历史问题未清,上市后是否重蹈覆辙?投资者需警惕。
结语:一场豪赌,还是价值洼地?
宏远股份的北交所之旅,本质是一场“现金流换规模”的冒险。若电力投资持续加码、铜价维持低位,或能短暂掩盖风险;但一旦宏观环境生变,高客户依赖、低研发投入的短板将暴露无遗。对于普通投资者,不妨牢记:“高增长”背后若缺了“真金白银”,终是镜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