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年四战IPO:八马茶业的上市“血泪史”

八马茶业的资本之路,堪称一部“屡败屡战”的悲情连续剧:

  • 2015年:挂牌新三板,三年后因“战略调整”摘牌;
  • 2021年:转战创业板,因“研发不足”“创新力存疑”被深交所三连问询,最终撤回;
  • 2022年:再闯深交所主板,因“家族关联交易”“品控风险”遭证监会46条灵魂拷问,再度败退;
  • 2025年:转投港股,第四次向资本市场发起“生死冲锋”。

背后真相:A股对传统消费企业收紧,叠加八马茶业自身“硬伤”频现,港股已成其最后希望。

二、八马茶业的“遮羞布”:看似光鲜的优势

  1. 规模第一的“虚名”:
    • 全国超3500家门店,加盟店占比92%,号称“中国最大连锁茶企”;
    • 高端茶市场销量第一,乌龙茶、红茶份额领先。

  2. 疯狂营销的“假象”:
    • 三年砸6.66亿广告费,打造“高端茶领导者”人设;
      但真相:研发投入仅2990万,占比不足0.55%。

三、致命短板:家族企业、品控失控、虚假宣传

  1. 家族企业的“毒瘤”:
    • 王氏家族持股55.9%,决策高度集中,关联交易频繁(如供应商为表弟、堂弟控制企业);
    • 前员工加盟店占5%营收。
  2. 品控灾难:
    • 50%产品为“贴牌代工”,自主生产仅限铁观音及部分岩茶;
    • 2017年央视曝光乌龙茶污染物超标,2024年河南门店因“过度包装”被罚,黑猫投诉充斥“茶饼发霉”“异物混入”。
    • 2017年,央視在《每週品質報告》欄目中測試了八馬茶業的部分茶葉産品,過程中發現,八馬茶業的烏龍茶樣品存在樣品品質較差、污染物超標等問題。食品中国http://big5.china.com.cn/
  3. 虚假宣传“黑历史”:
    • 2023年伪造“博鳌亚洲论坛授权书”,公开道歉赔偿;
    • 累计113起投诉,63起涉虚假宣传。

四、港股上市风险预警

  1. 行业估值冰点:
    • 港股茶企澜沧古茶市值腰斩至5亿港元,天福茗茶市值不足40亿,投资者对茶企“用脚投票”。
  2. 加盟模式“反噬”:
    • 加盟商贡献50%收入,毛利率46%(过高);
    • 门店密度过高,部分区域加盟商亏损退出。
  3. “茶叶搬运工”的宿命:
    • 缺乏自有茶园,供应链依赖代工,难建品质壁垒;
    • 行业集中度仅6.2%,八马位于高端茶第一,但市场份额不足2%。

五、结论:上市不是终点,而是问题的开始

八马茶业的港股“豪赌”,本质是一场资本与时间的赛跑:

  • 若成功上市:需直面港股流动性低迷、破发风险高企的残酷现实;

犀利点评:“八马茶业若不刮骨疗毒,上市只会让‘皇帝的新衣’更快被撕破。中国茶企若继续沉迷‘贴牌+营销’的捷径,终将被消费者和资本双重抛弃。”(数据来源:八马茶业招股书、央视曝光、黑猫投诉、行业研报)
“你认为八马茶业港股上市是绝地反击还是垂死挣扎?评论区留下你的犀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