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创业板“带病闯关”背后的五大致命伤

2025年3月14日,汉桑科技即将迎来创业板上市委的“生死考”。这家号称“高端音频技术领军者”的企业,却在招股书中暴露出突击分红超净利润3倍、大客户依赖症恶化、毛利率数据诡异等重重隐患。我们独家梳理其IPO五大风险,揭开资本盛宴下的致命危机——

【致命伤一】“卖身式”大客户依赖:一款早教机撑起半壁江山

汉桑科技对德国客户Tonies GmbH的依赖已到“病态”程度。2024年上半年,仅Tonies一款智能互动早教机便贡献了52.87%的营收,且该客户近三年销售占比从29%飙升至52%,远超创业板对“单一客户依赖不超50%”的隐形红线。更荒诞的是,Tonies自身业务增速远不及汉桑对其销售额增幅,疑似通过压货虚增业绩。一旦该客户订单缩水或终止合作,汉桑将面临营收腰斩级暴击。

【致命伤二】“清仓式分红”套现:2年分红5.6亿远超净利润,实控人疯狂吸血

IPO前夜,汉桑科技上演“掏空式”分红:2020-2021年累计向实控人夫妇控股平台分红5.6亿元,而同期归母净利润仅2.9亿元,分红金额达净利润的1.9倍。更讽刺的是,公司一边将巨额利润输送给实控人,另一边却计划通过IPO募资10亿元“补血”。监管层严打的“上市前清仓、上市后圈钱”套路,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致命伤三】毛利率“魔幻”背离行业:30% vs 20%,数据真实性存疑

在音频制造这个毛利率普遍20%左右的行业,汉桑科技却宣称其综合毛利率高达30.25%,且2024年逆势提升至32.94%,与同行均值19.92%形成诡异剪刀差。更蹊跷的是,其存货周转率(3.13次)仅为行业均值(5.40次)的57%,高毛利与低周转的组合违背商业逻辑,不排除通过关联交易或成本调节美化报表。

【致命伤四】“纸糊”的科创属性:突击申请专利,研发投入垫底同行

自称“技术领先”的汉桑科技,直到2020年筹备上市前竟无一项发明专利,目前仅有的35项发明专利中,30项是IPO前夕突击申请。即便全部获批,其专利总数(99项)仍为同行垫底,远低于歌尔股份(近2万项)等对手。研发投入更显吝啬: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仅5.87%,比行业均值低1个百分点,核心技术竞争力存疑。

【致命伤五】地雷阵:贸易摩擦+产能闲置+股权利益输送

贸易摩擦核弹:97.7%收入来自欧美市场,美国301关税已导致部分产品加征25%关税,若特朗普再度对华发难,业绩将雪上加霜;

产能利用率不足却扩产:2023年产能利用率仅46.65%,却募资5.27亿元新建产能,疑似为圈钱而画饼;

股权转让黑幕:实控人王斌曾以32元/注册资本低价转让股份给“好友”季学庆,而同期机构受让价达44.77元,涉嫌利益输送。

结语:监管利剑高悬,带病闯关胜算几何?

汉桑科技的IPO剧本,堪称“突击分红+大客户依赖+数据美化”的教科书级反面案例。在证监会严查“业绩变脸”“清仓式分红”的当下,其过会前景已蒙上浓重阴影。投资者务必警惕:馅饼 or 陷阱,只在一念之间!

(数据来源:深交所问询函、招股书、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等公开信息)

风险提示:本文仅基于公开资料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