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润光能闯关IPO:百亿营收下的七大风险暗礁

图片

产能过剩与价格血战

光伏行业正陷入“扩张-过剩”的死循环。全球光伏电池片供需过剩从2023年的248.1GW飙升至2024年的523.0GW,产能过剩直接引发价格踩踏。2024年,中润光能巨亏13.625亿元,且连续三年录得流动负债净额(2025年上半年达15.394亿元)。更严峻的是,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9.7天恶化至2025年上半年的68天,堆积的库存随时可能引爆资产减值雷区——2024年仅设备减值就计提6.377亿元。

image.png
图片

客户集中度“绑架”业绩

前五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占比在2025年上半年飙升至59.2%,最大客户独占17.9%。这种依赖症意味着:一个客户,等于砍掉一条生产线。而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客户议价权持续增强,中润光能可能陷入“降价保订单”或“弃单保利润”的两难困局。

image.png
图片

海外扩张的“双面刃”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1.5%狂飙至2025年上半年的63.8%,看似漂亮的增长曲线背后暗藏杀机:

  • 国关税狙击:2025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并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若东南亚产能被认定存在规避行为,中润光能或面临税率叠加打击。
  • 率黑天鹅:2023年公司汇兑损失620万元,而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超六成,汇率波动对利润的侵蚀可能放大。尽管公司使用外汇远期对冲,但此类工具存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客户违约导致的交割风险。
image.png
图片

现金流“走钢丝”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应付票据、贸易应付款、设备采购应付款合计高达61.26亿元,银行借款余额达46.6亿元。务高压下,应收账款却成隐患:2024年应收票据周转天数达55天,较2023年延长51%。一旦客户回款延迟或坏账激增(2025年贸易应收款减值余额已升至3800万元),资金链将承受致命挤压。

image.png
图片

技术迭代的“断腕之痛”

从P型电池向N型电池的技术革命中,中润光能虽宣称“成功把握转型”,但代价惨重: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设备减值损失累计达9,300万元。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如TOPCon向HJT、BC电池演进),若产能更新跟不上节奏,现有产线可能沦为“废铁”。

图片

政策补贴“断奶”危机

2024年公司确认政府补助2,128万元(含与资产相关的1,710万元)。但补贴严重依赖地方政策导向,若财政支持退坡或审核趋严,利润将再遭挤压。

图片

供应链“卡脖子”隐忧

2022年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高达64.5%,尽管2025年降至29.3%,但硅片、银浆等核心原材料仍受制于龙头厂商。在行业价格战白热化阶段,若供应商提价或断供,成本控制将瞬间崩塌。

image.png

润光能商业模式

公司主营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以N型技术为转型核心,通过中国及东南亚基地辐射全球市场。营收高度依赖大客户,海外收入占比激增;盈利受产能过剩与技术迭代双重挤压,现金流紧绷,依赖债务融资与政府补助维持扩张。

文所有分析和质疑均基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及交易所问询函,旨在进行理性投资风险提示,文中图片皆来自公司招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