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晨智能闯关北交所:五大风险悬顶,超五成营收系于单一大客户

一家公司过半营收依赖单一大客户,近七成采购来自单一供应商,三成利润靠政府补贴,实控人绝对控股且卷入行贿案——这不是商业案例,而是冲刺北交所IPO的河南嘉晨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晨智能”)的真实写照。

客户与供应商“双杀”:关联方依赖埋雷

嘉晨智能的命脉被两大巨头扼住咽喉。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杭叉集团的销售收入占比高达52.95%、44.69%和42.16%,而杭叉集团同时是其持股22.22%的关联股东。更严峻的是,前五大客户贡献了超80%的营收,下游工业车辆行业已形成杭叉与安徽合力的“双寡头”格局,公司议价权几近丧失。若杭叉订单缩水,嘉晨智能的业绩将瞬间崩塌。

另一致命软肋是供应商依赖。公司向意大利飒派集团采购电机控制器等核心原材料的比例一度飙升至69.96%,且协议中埋有“不平等条款”:若采购未达目标,需支付差额10%的补偿金。更荒诞的是,嘉晨智能研发自主电机控制器的行为已构成对飒派的违约,尽管实控人姚欣承诺“兜底损失”,但供应链随时断裂的风险如利剑高悬。

盈利失速:毛利率三连降,现金流腰斩

表面平稳的业绩背后暗流涌动。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3.36亿元微增至3.82亿元,但净利润却坐上了过山车:5662万元→4927万元→5737万元,波动剧烈。更触目惊心的是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31.84%→30.06%→29.81%),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61%,仅3511万元,净现比低至0.61,盈利质量亮起红灯。

政策“输血”撑门面,税收优惠暗藏变数

三成利润靠“外力”支撑。报告期内,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达22.79%至27.90%,其中软件退税是主力。但交易所曾尖锐质疑:公司采购的飒派控制器自带软件,嘉晨智能是否拥有相关软件著作权?若退税资格失效,其净利润将直接“脱水”。此外,公司享受15%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但若未来资质不保,税收成本激增将吞噬本就脆弱的利润。

实控人“一言堂”埋隐患

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飙至9756万元,较期初暴涨113%,而同期营收增速仅1.6%。大客户占款严重,坏账风险一触即发。

治理结构更是“姚欣的舞台”。她直接控制公司70.10%表决权,身兼董事长、总经理双职。尽管招股书声称“已建立制度防范风险”,但绝对控股权下,中小股东利益能否保障仍是未知数。历史污点更添阴影:姚欣曾卷入奇瑞系高管受贿案,被法院判决书明确记载“五次行贿8万元”,尽管公司辩称“仅为催收货款”,但道德风险难以撇清。

商业模式

嘉晨智能主营工业车辆电气控制系统,为杭叉集团等整车厂提供电机驱动控制、整车控制及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其商业模式核心是“大客户绑定”:通过深度服务头部车企维持订单,但代价是丧失议价权和独立性。技术层面,公司试图从“飒派代工厂”向自主品牌转型,却陷入违约漩涡;资金层面,依赖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粉饰报表,造血能力存疑。

(本文所有分析和质疑均基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及交易所问询函,旨在进行理性投资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