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子公司业绩惨淡,美国关税大棒高悬,90%收入押注海外——蘅东光通讯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蘅东光”)的招股书,堪称一本“风险百科全书”。这家号称冲刺IPO的光通信企业,脚下踩的是地雷阵,手里握的是倒计时炸弹。
致命软肋:客户依赖症晚期
蘅东光的命,是客户给的,也能被客户随时收走。第一大客户AFL的销售占比从34.80%飙升至58.22%,五大客户吃掉近80%营收。这种“赌命式”依赖,好比把心脏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一旦AFL转身离开,蘅东光的利润表将瞬间失血。更讽刺的是,公司一边高喊“拓展新客户”,一边对AFL的依赖连年加剧——所谓战略,不过是纸上画饼。
原材料“卡脖子”,美国供应商笑了
核心原材料MT插芯和连接器套件,几乎全盘依赖美国供应商US Conec。采购额占成本最高达17.88%,而公司招股书中轻飘飘一句“采购途径较为单一”,掩盖的是生死软肋。若贸易摩擦升级,US Conec断供,生产线即刻停摆。更荒唐的是,公司一面在越南砸2.58亿扩建基地,一面却解决不了原材料自主——这种“瘸腿出海”,无异于裸泳闯漩涡。
对赌倒计时:上市或猝死
2017年签下的对赌协议,像一把刀悬在头顶。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深创投等机构有权要求实控人陈建伟回购股份。招股书坦承:这可能引发“控制权风险”和“治理地震”。而公司2024年净利润仅1.48亿元,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上市门槛绝非坦途。赌赢了,投资人盆满钵满;赌输了,创始人扫地出门——这场资本游戏里,蘅东光早已押上全部筹码。
90%收入靠海外,汇率波动一刀割肉
境外收入占比飙至90%,美元结算成了双刃剑。人民币升值1%,净利润直接蒸发5.08%;若波动3%,利润暴跌15.24%。2024年汇兑损益吞噬706.80万元利润,而公司所谓的“避险措施”苍白无力。当贸易摩擦叠加汇率狙击,蘅东光的利润就像烈日下的冰坨,消融速度远超想象。
越南工厂:又一个“雷声大雨点小”
募资最多的越南基地扩建项目(2.58亿元),是招股书中最刺眼的泡沫。2018年设立的越南三家子公司,业绩“并不乐观”,却仍被包装成国际化跳板。在关税壁垒高筑的背景下,越南工厂能否突围?数据沉默,故事先行——典型的资本套路。
规模垫底,成本火中取栗
总资产15.4亿元,营收10.2亿元(2025上半年),利润规模不足1.5亿——在光通信巨头林立的战场,蘅东光只是个“小舢板”。原材料涨价3%,利润骤降12.68%;产品降价3%,毛利率蒸发2.30%。这种“薄如纸”的抗风险能力,一场价格战就能让它尸骨无存。
劳务派遣埋雷,社保窟窿待爆
公司生产人员占比87.94%,却长期存在劳务派遣超标、社保公积金漏缴。一旦监管重拳落下,补缴罚款足以咬掉一块利润。这种“踩线操作”,暴露的是内控的侥幸心理——连合规都抠抠搜搜,何谈治理?
商业模式
蘅东光主营无源光器件(光纤布线、内连器件等),聚焦数据中心和电信机房市场。其“轻研发、重制造”模式:靠低价劳动力(生产人员占比88%)和境外采购组装,赚取产业链中游微薄利润。所谓“优势”,仅是绑定美系大客户的分销渠道,以及越南基地的关税规避想象。而研发投入率远低同行、核心技术依赖美国供应商的真相,让“竞争力”显得格外苍白。
站在AI数据中心的风口,蘅东光的故事看似性感:全球布局、绑定巨头、业绩连涨。但翻开招股书,每一页都写着“赌命”。对赌倒计时15个月,海外依赖症无解,供应链命门受制于人——这场豪赌的结局,或许早已写在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