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净利润暴跌34.9%,实控人却提前套现400万;核心专利被宣告无效,却索赔对手6000万;高管集体出走,创始人直言“不看好”——这就是二次闯关创业板的尚水智能。

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IPO之路,堪称一部资本市场的荒诞剧。

2023年6月,它高举“科创板锂电新贵”旗帜,携10亿募资计划登场;一年后狼狈撤单,因“核心技术先进性不足”被监管打脸。2025年6月19日,它改换门庭转战创业板,募资额骤降4.15亿至5.87亿,保荐人仍是民生证券——这家近三年保荐的新能源企业中,半数上市后业绩变脸

讽刺的是,当投资者翻开招股书,看到的不是技术神话,而是一张风险交织的破网。


01 比亚迪依赖症:65%营收靠输血,关联交易暗藏玄机

尚水智能的生存命脉,系于比亚迪一身。2024年,比亚迪贡献其65.78%营收、超65%销售毛利,比例较2022年的49.04%不降反升。更魔幻的是,比亚迪在2022年通过老股受让和增资扩股,以5亿估值拿下7.69%股权,摇身变为“客户+股东”双重角色。

这种“自产自销”的商业模式,让交易所直指交易公允性存疑。而尚水智能辩称“行业集中度高”的托辞,被同行数据打脸——锂电池行业前五名客户占比均值仅77.5%,远低于其近90%的前五大客户依赖度。若比亚迪自研设备或压价采购,尚水智能的盈利神话将瞬间崩塌。

02 财务魔术:34%净利暴跌背后,税收优惠撑起三成利润

尚水智能的业绩如同过山车:2023年净利润暴增139%,2024年骤降34.9%。公司解释为“增值税退税减少”,却刻意淡化一个致命事实——2023年税收优惠占利润总额比例高达30.53%。当政策红利退潮,这家自称“技术领先”的企业,盈利能力竟薄如蝉翼。

更蹊跷的是其逆天毛利率。在锂电池设备行业深陷价格战的2022-2024年,其毛利率竟高达48.10%、57.08%和 48.72%,超行业均值5-8个百分点。而招股书对成本核算细节讳莫如深,存货周转率却低至0.37次(行业均值2.47次),被新浪财经鹰眼系统列为24条财务风险预警之一。

03 实控人“掏空术”:定向分红400万,千条风险警示缠身

实控人金旭东的操作堪称资本反面教材。2022年,公司向其定向分红405.71万元,资金随即被用于偿还其对公司的资金占用。2020-2022年间,金旭东累计占用公司资金905.44万元,这种“左手分红、右手还债”的戏码,竟被包装成正常公司治理。

天眼查显示,金旭东周边风险高达上千条,其控制的深圳市尚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已简易注销。更荒诞的是,2022年10月比亚迪入股估值仅5亿,但1个月后金旭东转让股权时估值飙至12亿,4倍差价暴露估值把戏。

04 专利闹剧:核心专利被判无效,却索赔对手6000万

技术底裤早被扒光。尚水智能三项专利被竞争对手宏工科技提出无效申请,其中专利号201821642037.4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可笑的是,该公司反以知识产权侵权为由起诉宏工科技,索赔超6000万元——用无效专利敲诈对手,堪称专利流氓行径。

这解释了为何科创板IPO被拒:核心技术先进性论证不足。转战创业板后,其研发投入占比从2020年的13.65%连年下滑至2024年的不足10%,所谓技术壁垒已成笑谈。

05 高管大逃亡:创始人称“不看好”,8名核心集体离职

公司治理已濒临崩溃。2020-2022年,8名核心高管集体出走,包括6名董事、1名财务总监和1名监事。创始人闫拥军、张曙波2020年退出股东行列,直接表明“不看好公司发展”,甚至拒绝配合保荐机构访谈。

现任高管多为2022年后入职的新人,这种IPO前高管“洗牌”操作,深交所问询函中直指存在“内部纠纷或潜在纠纷”。一家连创始团队都抛弃的企业,如何取信资本市场?


06 民生证券的“默契”:带病保荐,募资缩水4亿疑云

尚水智能的救命稻草是民生证券。这家保荐机构近三年护航的6家新能源企业中,3家上市后业绩变脸,尽调能力饱受诟病。更诡异的是募资缩水:2023年科创板IPO拟募10.02亿,2025年创业板版本骤降至5.87亿,其中“高精智能装备基地”项目金额直接腰斩。

耐人寻味的是,公司2022年账上躺着4.17亿类现金资产,却仍向实控人定向分红405万;2024年又突击分红2010万。一边大额分红,一边募资补流1.5亿——这哪是融资扩产?分明是股市提款。

尚水智能的二次闯关,像极了一场资本行为艺术。 当比亚迪的订单输血难掩技术空心化,当实控人的资金占用戳破治理谎言,当无效专利诉讼暴露创新匮乏,其IPO募资5.87亿的计划,不过是为一场注定崩塌的资本游戏续费。

唯一值得“敬佩”的,或许是民生证券的勇气——在3家保荐企业业绩变脸后,仍敢为这家触发24条财务预警、深陷专利纠纷的公司站台。毕竟在IPO流水线上,“猎金游戏”已成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