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曾两度折戟创业板IPO的智慧停车企业,此次转战港股能否成功?然而,透过招股书和过往监管问询,其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本文深度剖析科拓股份的六大核心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一、财务风险:应收账款高企,毛利率持续承压
应收账款逾期问题突出 报告期内,科拓股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逐年攀升,2021年末达3.07亿元,占营收比例超40%。其中,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业务的逾期比例高达38.61%,部分客户因房地产行业调控及疫情冲击导致回款延迟。尽管公司计提了坏账准备,但若大额坏账爆发,将直接冲击利润。
毛利率明显偏低 2019-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从45.71%-45.86%,而同行捷顺科技、立方控股的毛利率长期稳定在50%以上。招股书解释称行业竞争加剧是主因,但更深层问题在于其业务模式依赖硬件销售,技术溢价能力不足。
二、经营风险:客户集中与疫情冲击
地产客户依赖埋雷 科拓股份前三大客户包括中海、万科等地产集团,2021年贡献营收近10%。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客户现金流压力可能进一步传导至公司,加剧应收账款风险。
疫情反复影响需求 智慧停车业务高度依赖人流密集场景,2022年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反复导致项目停工,2023年部分区域运营收入同比下滑超80%。若未来疫情反复,短期业绩波动或成常态。
三、法律与合规风险:诉讼缠身,内控存疑
知识产权纠纷频发 公司涉及多起专利侵权诉讼,如与艾润环控的专利纠纷案。截至2025年,科拓股份存在112条司法案件记录,其中65条为立案信息,暴露出知识产权保护短板。
合同管理混乱 监管现场督导发现,公司存在162份合同发货早于签约、296份收入确认早于合同审批的乱象,甚至缺失关键验收凭证。此类内控缺陷曾被创业板发审委直接点名,恐成港股上市“拦路虎”。
四、募投项目风险:重资产模式存疑
总部大楼购建引圈钱质疑 此次募资中,2.6亿元拟用于购置厦门总部大楼,占总募资额31%。然而,公司此前已因“倒签合同”“虚构交易满足政策奖励”遭监管问询,此次重资产投入必要性存疑。
产能消化压力大 停车产业智能制造项目达产后将新增3.4万套设备产能,但2021年公司销量仅2.1万套。行业竞争加剧下,若需求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折旧将大幅侵蚀利润。
五、关联交易与利益输送疑云
客户与供应商高度重叠 沈阳健安、厦门德立铭等企业既是前五大客户又是供应商,其中厦门德立铭采购价高于市场均价5%,存在利益输送嫌疑。此外,实控人曾通过亏损公司铭品餐饮低价增资、高价转股避税,涉及估值3个月翻4倍的操作,合规性备受争议。
六、政策依赖与补贴退坡风险
税收优惠占比畸高 2019-2021年,公司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占净利润比例分别达141%、52%、49%。若未来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净利润或面临断崖式下跌。
结语
科拓股份虽坐拥智慧停车赛道红利,但财务隐患、合规瑕疵及模式瓶颈使其港股之路充满变数。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其应收账款回收进展、内控整改成效及募投项目实际效益。在停车行业“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下,科拓能否借资本之力突围,仍需时间验证。
参考资料
:科拓股份招股书、问询回复及公开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