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尔科技曾以“氟化工独角兽”自居,估值高达175亿元,但招股书揭开其华丽外衣下的真实困境:

  • 净利润断崖式下滑:2021年净利润3.03亿元,2024年上半年仅剩6401万元,暴跌近80%
  • 毛利率腰斩:主营毛利率从41.46%骤降至17.73%,行业垫底,新能源业务甚至出现负毛利。
  • 募资“大缩水”:IPO募资额从30亿砍至19.45亿,超10亿项目被紧急叫停,市场对其信心崩塌。

解读:新能源行业周期波动仅是遮羞布,核心问题在于技术壁垒薄弱。公司研发费用率仅2.55%,不足同行均值一半,却宣称突破“卡脖子技术”,数据真实性存疑


【致命黑历史:毒气泄漏致1死2伤,子公司成“事故专业户”】

  • 2024年11月:子公司龙氟新材氢氟酸喷溅事故致1死2伤,操作工未佩戴防护装备违规作业,暴露安全管理形同虚设。
  • 2020年:同一子公司因坍塌事故致2人死亡,法定代表人被罚,但整改无效,2022年再被查出17项安全隐患。
  • 环保风险:氟化工生产涉及剧毒化学品,若环保设备失效或排放失控,可能引发生态灾难

犀利观点:福建德尔将“古田会议精神”写入招股书,却连员工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革命老区的“新贡献”竟是血泪教训?


【股权迷局:实控人持股仅35%,代持浮盈1.5亿疑云】

  • 实控人“空心化”:赖宗明等三人合计持股35.06%,IPO后进一步稀释,控制权岌岌可危,中小股东联合或资本狙击风险高企。
  • 代持暴富疑云:实控人黄天梁曾为李炜代持610万股,IPO前夕突击解除,按估值计算李炜浮盈1.5亿,涉嫌利益输送。
  • 低价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平台以1.3元/股获授股份,同期外部投资者价格17.09元/股,内部人收割近13倍暴利

追问:若IPO失败,对赌协议触发36亿回购条款,实控人如何填坑?散户或成最终“接盘侠”


【技术泡沫:12N纯度神话VS研发投入“乞丐级”】

公司宣称电子级氢氟酸纯度达12N(99.9999999999%),全球顶尖,但:

  • 研发投入“打脸”: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仅2.55%,远低于同行5%均值,技术突破靠PPT?
  • 客户认证迟缓:电子级氢氟酸2022年投产,但半导体客户验证周期长,产能利用率不足,拖累毛利率至-20%。
  • 替代危机:六氟磷酸锂面临新型锂盐冲击,若技术迭代滞后,百亿估值或一夜归零

真相:所谓“硬科技”实为资本包装的“纸老虎”,高纯度数据是否经第三方验证?


【结语:IPO不是终点,而是照妖镜】

福建德尔科技的故事,是资本催熟独角兽的典型样本:

  • 对赌压顶:若上市失败,36亿回购黑洞将吞噬实控人。
  • 政策风险: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虽是大势,但行业周期波动下,高估值难掩业绩裸泳
  • 投资者警钟:当“硬科技”标签沦为圈钱工具,韭菜们,该醒醒了!

数据来源:招股书、问询函回复、政府事故通报、股权穿透、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