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两次IPO折戟,三次监管问询,四年业绩过山车,五年证监会前官员“潜伏”……成都德芯数字科技(下称“德芯科技”)的上市之路堪称“魔幻”。从创业板临阵撤单到北交所再战,这家广电设备供应商的招股书背后,藏着怎样的资本游戏与合规黑洞?我们用数据扒开它的“遮羞布”。
一、IPO“变脸术”:创业板到北交所,监管追问“为何逃?”
德芯科技的上市历程堪称“反复横跳”:
- 2016年挂牌新三板,2019年启动创业板IPO,却在2022年9月上会前夜紧急撤回,深交所现场督导曝光商业贿赂嫌疑与离职官员入股问题;
- 2024年改道北交所,募资3.31亿,但2024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暴跌超40%,业绩“开倒车”引发北交所对其持续盈利能力的尖锐质疑。
致命拷问:若业务真有前景,为何两次IPO均“临阵脱逃”?
二、监管“雷区”:突击分红4.3亿,证监会前官员“精准卡位”
1. 突击分红,掏空利润池
- 创业板IPO前(2018-2021年):分红3.69亿,超同期净利润总和(3.47亿),实控人孙宇家族套现1.23亿,董事王德华拿走近8500万;
- 北交所IPO前(2023年底):再分6000万,占当期净利润47%。 讽刺的是:公司一边哭穷募资,一边将利润“瓜分殆尽”。
2. 证监会前官员“突击入股”
- 蔡曼莉(原证监会处长)、黄晓萍(深交所前高管)等5名监管离职人员,在辅导期前后“精准”入股,其中何为离职未满2年即通过代持“潜伏”,被质疑利益输送。 监管红线:2021年新规明确禁止离职人员短期入股,德芯科技却“完美”规避,背后是否有灰色操作?
三、业务“定时炸弹”:85%收入靠集成商,无证销售埋雷
1. 集成商依赖症
- 2023年85.63%收入依赖集成商,毛利率54.59%(比直销高10个百分点),但合同负债暴跌46%,终端客户信息不透明,被北交所质疑收入真实性。 风险提示:若集成商“反水”或暴雷,业绩或瞬间崩塌。
2. 无证销售、资质过期
- 2021年销售未取得《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产品249.5万元,虽以“首违不罚”逃过处罚,但暴露内控漏洞;
- 2024年调频发射机等资质已过期,应急广播适配器证书临近到期,若续期失败,业务或直接停摆。
四、隐秘角落:商业贿赂疑云与用工“黑历史”
1. 销售员单笔报销50万
- 员工高云4年报销173万,单笔最高50.54万,资金流向与客户、官员、供应商重名,被深交所直指商业贿赂嫌疑。 关联黑料:实控人关联企业德赛电子曾涉2006年商业贿赂案,历史阴影未散。
2. 劳动争议揭用工“黑洞”
- 前员工潘云保控诉克扣工资、截留提成,法院判赔加班费9966元;
- 赵志高诉请撤销解约协议,三审均败诉,暴露用工协议合规风险。
五、股权“家族化”:二代掌权,代持往事引争议
- 实控人孙宇(创始人孙大宁之子)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64.35%表决权,王德华持股22%却未签协议,被问询是否规避限售;
- 代持黑历史:2008年创始人易进红1年内退出,股权经多轮代持转移至孙氏家族,深交所曾质疑代持合法性。
【结语】
德芯科技的IPO剧本,写满了资本套现、监管套利与合规冒险。从“突击分红”到“官员潜伏”,从“无证销售”到“贿赂疑云”,每一笔数据都在叩问:这样的企业,真的配得上投资者的信任吗?北交所的问询函已至,答案或许就在不远处。
数据来源:深交所问询函、北交所招股书、裁判文书网公开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