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户集中度过高,业绩“命悬一线”

招股书显示,新广益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常年超67%,2022年甚至达69.64%。其核心客户鹏鼎控股、维信电子等均为全球FPC(柔性线路板)巨头,但近年鹏鼎控股的采购量已持续下滑。若大客户订单进一步萎缩,或合作生变,公司营收将面临断崖式下跌风险。更危险的是,其下游消费电子市场增速放缓,中国FPC市场规模预计2021-2027年复合增长率仅3.6%,行业天花板已现。

2. 原材料“卡脖子”:关键材料依赖竞争对手

新广益核心产品抗溢胶特种膜的原材料TPX粒子,几乎100%依赖日本三井化学——这家公司既是其供应商,又是直接竞争对手。更诡异的是,新广益通过5家贸易商间接采购三井化学的TPX粒子,其中第一大供应商杰楷材料与其交易单价长期低于市场价,且该公司参保人数为0、关联方频繁注销。若三井化学断供或贸易商“暴雷”,新广益生产线将直接瘫痪。

3. 信披“打太极”:市场地位造假、竞争优势注水

新广益自称“抗溢胶特种膜市占率全国第一”,但2023年该产品营收仅2.77亿元,推算全市场规模不足10亿元,与其“龙头”身份严重不符。招股书选取的同行可比公司方邦股份、斯迪克,产品功能与用途与其差异显著,而真正竞争对手长阳科技(已量产TPX离型膜)却被刻意忽略。此外,其宣称的“定制研发优势”实为行业通用能力,却被包装成独家卖点,深交所已多次要求删除误导性陈述。


4. 财务“埋雷”:毛利率跳水、分红掏空家底

2021年新广益毛利率从38.74%暴跌至32.34%,主因TPX粒子价格暴涨,但原材料降价后毛利率仍未恢复,暴露出议价能力薄弱。更令人咋舌的是,2021年公司突击分红2.2亿元,相当于近三年净利润的73.6%,实控人夏超华兄弟独吞超2亿元。一边IPO募资8亿,一边“清仓式套现”,投资者恐成“接盘侠”。


5. 研发“摆烂”:投入垫底、学历掺水

报告期内,新广益研发费用率仅3%-4%,远低于同行均值。截至2024年6月,40名研发人员中超30人为大专及以下学历,核心技术人员仅3人。其王牌产品抗溢胶特种膜技术已十余年未突破,而新能源材料等新业务尚处亏损阶段。若技术迭代失败,公司将彻底失去护城河。


结语:创业板不是“提款机”,投资者需警惕“带病上市”

从“卡脖子”供应链到信披失真,从清仓式分红到研发乏力,新广益的IPO之路可谓“步步惊心”。深交所两轮问询直指其27项财务风险预警(营收停滞、应收账款激增、存货周转率腰斩),更凸显其经营脆弱性。若此番带病过会,恐将创业板变成“圈钱修罗场”。

投资者切记:财报滤镜之下,暗礁远比明雷更致命。

(数据来源:招股书、深交所问询函、行业研报)